約瑟的兄弟來埃及糴糧,卻認不出他來,因為過了二十年,約瑟已經從少年長大成人,而且是更為道地的埃及人,無論是裝扮、語言(約瑟和他們講埃及話,用通事就是傳譯員傳話,23節)、儀態都和以前大不相同。但約瑟一眼就認出他們來,只是裝作不相識,而且態度嚴厲(7節),把他們都下在監裡三天。乍看之下,或許我們會覺得約瑟這樣做是為了報復,其實不然,在他嚴厲行為的背後乃是溫暖的愛,在考驗的後面則是難以復加的仁慈,甚至在威迫中,他也以憐恤來復和。

約瑟這樣對待哥哥們,只是為了使兄弟和好,但在和好之前,哥哥們必須願意面對罪,並且悔改。悔改包括四部曲:首先,要願意承認自己做錯事,為此負責;其次,為做錯的事和對人所造成的傷害感到抱歉;第三,立志儘量不再犯同樣的過錯;最後,採取適當的行動矯正過錯,例如向被得罪的人求饒恕或作出補償。約瑟所做的一連串行動,都是朝著幫助哥哥們悔改的目標前進,果然,這些兄弟們開始想起自己的罪,而有了反省與自責(21節)。哥哥們後來的轉變,證明約瑟的策略奏效。

面對傷害我、使我受苦之人,我會想起什麼呢?約瑟見到這些哥哥們,想起的不是他們對他的惡待,而是想起上帝使他做的那兩個夢(9節)。回憶痛苦會讓我們產生苦毒,想要報復;回憶起上帝的作為,則會讓我們與上帝同工,等候祂的應許成就。

回應

    主啊!謝謝祢讓我經歷傷害,使我知道如何安慰正在經歷傷害的人。主啊,我相信我生命中所經歷的每件事都是對我有益的,使我更多體貼祢的心腸。

--摘自  台北基督之家 創世記1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