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會想吸引年輕族群,卻不知道該從何接近。年輕世代是非常特別的,教會需要有更新的眼光來看這群人。

曾經有人做過調查,20-30歲美國青年中有66%在十八歲後停止穩定參加教會活動。其中63%的受訪者表示教會的學生和青年事工不完善,導致他們不喜歡參加教會活動。23%的人表示在活動中沒有機會與同儕建立關係。20%的人認為那些參與活動的學生多具批判性或是感覺虛偽。到底我們該如何陪伴年輕人?

    其實年輕人需要的是,知道有人「真心愛他們!」,有人願意接納他們的全部,甚至是他們脆弱的那一面。現今年輕人常常在社群網路上以文字或影片吐露心聲、表達自己,這表示他們渴望被聽見、被同理。這時候如果我們以自身的觀點和經驗來解讀,卻往往造成誤解。年輕人溝通表達的方式,有時很直接。但儘管他們說話直接,他們真正的心聲卻常常藏在心底,渴望有人聽見。

    這世代的「梗」和上一代已經截然不同。我們需要用年輕人的「話」和「創意」去吸引他們。若我們能不限制年輕的一輩,讓他們發揮自己的特色去辦活動、吸引同儕,這樣或多或少就能改變這個世代對社會「古板、守舊」的印象。

    其實年輕人是願意尋找正確的價值觀,但他們面對更多的掙扎與挑戰,其中內心的衝突是我們難以想像的。譬如對性別認同有困擾的人,心裡很需要安全感。要關懷這樣的族群,教會所能做的是「愛與接納」和「陪伴」,而不是試圖改變他們。陪伴者會用自身的經歷來回應與交心,但當遇到與自己成長背景不盡相同的人,不要以自己的角度去評論,而要試著去理解、傾聽,從建立關係開始年輕人在尋覓的真愛與永恆,教會是有答案的。但在回應之前,如何展現出寬容及無條件的愛與接納,是我們需要去探討的

    受華人文化的影響,我們有著「三十而立」的印象,容易認為年輕人不夠成熟,無法承擔責任。事實上在教會,年長的一輩應竭盡所能、連結資源來成全年輕人。當教會領袖願意相信年輕人。提供機會與培訓,他們就可以成為領袖,也能進一步影響同儕來接觸信仰,帶領朋友進到教會。現今教會不斷尋找方法來吸引Z世代,然而在探討方法前,我們應該先更新自己的眼光,正如使徒保羅所說的「對軟弱的人,我就成了軟弱的人,為了要得著軟弱的人。對怎麼樣的人,我就作怎麼樣的人;無論如何,總要救一些人。我所作的一切,都是為了福音的緣故,好讓我與別人同享福音的好處。」〈哥林多前書9:22-23

 

 ------------本文摘錄自RAINBOW 7 走出埃及 V0l.093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原作者:伍宥融牧師